3月11日晚,在北京24H·齿轮场文创园的演播厅内,观众欢呼尖叫声连连,还有粉丝亮起了应援灯牌不时挥舞。这不是明星演唱会,而是2019英雄联盟职业联赛春季赛的现场。电竞运动员在台上激烈角逐,大屏幕实时直播比赛画面,调动着观众们飙升的肾上腺素。
在位于北京的JDG电竞俱乐部主场演播厅,一场比赛正在激烈进行中。潘福达/摄
这里是京东JDG电竞俱乐部的主场,这样的场景每周都会在这个演播厅内上演。和京城最热门的篮球足球赛一样,电竞比赛同样不缺乏粉丝的捧场,他们也会花钱买票来到现场,为喜爱的选手加油助威。
曾几何时,打游戏等同于“玩物丧志”和“不务正业”,后来终被正名成为官方力推的电竞项目,人社部近日公布的15种新职业中,电子竞技员赫然在列。这份新职业,在电竞产业链条中被推到了聚光灯下的最前方,成为行业爆发式增长的缩影。
队员:“睁开眼就是在训练”
三个小时的拉锯战尾声,现场突然爆发出一阵长时间的高分贝惊叹声——在第三轮决胜局,JDG实现了惊天大逆转,最终取得比赛胜利。赛后,JDG五位小伙子向主场观众鞠躬致意,参加完粉丝互动环节后,又赶紧来到媒体采访区的现场。
坐在最中间的ZOOM(张星冉),在去年的夏季赛常规赛中当选最佳阵容一阵上单(游戏中的位置),是电竞圈内备受关注的新晋明星选手。这样高强度的比赛他早已习以为常,看不出他有一丝疲惫。
JDG电竞俱乐部运动员在一场赛后新闻发布会上。潘福达/摄
张星冉今年21岁,但已经有4年多的电竞比赛经验,选择这份职业的理由很简单——爱玩游戏。高中时,他的游戏天赋展露无遗,操作突出,排位战绩拔尖,便萌生了打职业赛的想法。是继续学习还是打职业赛?他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。“行行出状元”,家人对他偏向从事电竞职业的想法出乎意料地支持,他最终选择签约职业电竞俱乐部。
Zoom(张星冉)在比赛中。JDG电竞俱乐部/供图
当爱好成为了工作,“打游戏”便失去了原有的乐趣,枯燥的训练成了家常便饭。在位于顺义的训练基地,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,只要睁眼时他就基本上是在训练,每天坐在电脑前至少十个小时,半个月才能休息一两天。训练之余,张星冉喜欢看看电影、出门逛逛,“只要能不打游戏就算是休息了”。
社会:不再视为洪水猛兽
随着去年IG夺冠的消息刷爆朋友圈,圈外人对电竞有了更多了解:电竞职业不再是洪水猛兽,而是一份年轻人喜欢的正经工作,做得出色还能为国争光。
可多数从业者都曾经历过身边人的劝阻。电竞圈知名选手Uzi曾透露,上学打游戏时他常被父母从网吧抓回家打一顿,这种状况直到俱乐部邀请他去打职业联赛才得以改变,这几年他终于感觉“喜欢的事情越来越被主流所认可”。
这一代电竞运动员,正经历着行业的高光时刻:中国电竞频获世界冠军、电竞项目入选雅加达亚运会、人社部“官宣”电竞成为新职业……然而,外行人常将电竞和游戏混为一谈,一度让电竞产业处于社会认知对立面,“不是正经工作”的质疑声一直没停过。
“你不能期望一份职业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,但好的现象是电竞的社会接受程度变高了。”张星冉看得很坦然。有赛事组织方也发现,广告商的变化印证了行业受认可的趋势:电竞正得到汽车、食品等传统行业的青睐,赞助商品牌不再只是设备部件和电子产品厂商。
揭秘:成为专业选手难度极大
“收入千万”、“高薪”、“天价转会费”,是不少新闻报道中提及电竞运动员这份职业的高频关键词,让很多青少年对这门职业充满向往。
但实际上,和所有职业一样,电竞行业薪水呈现两极分化趋势,多数人拿到的只是普通的薪水。完美世界教育研究院和伽马数据(CNG)联合发布《2018年电子竞技产业人才报告》称,2018中国电竞产业从业者平均月薪11124.8元。
电竞选手的收入,大多数来源于平常的工资以及奖金分成和广告代言这三方面的收入。至于“天价转会费”,跟传统体育赛事的转会费是一样的,选手只能拿到很小的一部分。因此,所谓“高薪”,只是处于金字塔尖的极少数选手们。
“网瘾少年”想转身成为光鲜亮丽的“人生赢家”,难度其实并不小。
首先,被大家所熟知的顶尖职业选手不过是凤毛麟角,远比其他体育项目从业人数少得多。据统计,全国一线英雄联盟俱乐部也就10多家,像RNG、EDG、WE、IG……加起来不过百余人,想从千军万马的游戏高手中脱颖而出加盟职业战队难上加难。
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的外表下,电竞行业背后却是鲜为人知如专业运动员般的训练强度。
他们的日常除了睡觉吃饭就是训练,有时为了直播往往会独坐到凌晨,后半夜三四点睡觉成为常态。久坐、熬夜、疲劳……有统计显示,75%的电竞选手犯下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病。
和各类体育项目一样,电竞职业同样吃“青春饭”,选手的运动寿命短之又短,很多人在20多岁时便退役了,之后的职业选择也是一大难题,从电竞行业抽身、跨入“外面的世界”挑战不小。